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Institute for Viral Hepatiti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任红教授团队研究认为肝细胞癌患者是乙肝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的理想研究对象群体
发布时间:2025-05-23 10:43:35

图片1.png

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重启耗竭的T细胞免疫方面展现出潜力,不仅可作为癌症治疗手段,也可能成为实现慢性乙型肝炎(CHB)功能性治愈的潜在疗法。然而,目前仅有少数临床试验探索了PD-1/PD-L1抑制剂治疗CHB的可能性。在HBsAg阳性癌症患者接受ICI治疗期间观察HBsAg血清学清除现象,可能为临床提供重要启示。近期,《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刊登了Mon等人的研究,该研究对人群的创新选择为未来探索ICIsCHB患者中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洞见,但以下几点仍需进一步探讨。

第一建议更详细呈现三个队列的基线特征以评估其可比性。队列2与队列3间观察到的HBsAgHBV DNA水平差异可能显著影响ICI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HBsAg清除效果上的对比,因为较低的基线HBsAg水平与更高的功能性治愈可能性相关。为此,建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减少选择偏倚,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此外,通过比较被排除患者(尤其是缺乏二次HBsAg检测者)与纳入分析者的基线特征,可判断排除标准是否引入选择偏倚,进而影响研究的普适性与有效性。

  第二,需重视参与者的HBeAg状态。研究表明,HBeAg阴性患者表现出更强的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可能从PD-L1单药治疗中获益最大。同时,HBeAg阳性已被确定为HBsAg显著升高的独立风险因素。

  第三,尽管该研究未报告HBV再激活(HBVr),但相关风险不容忽视。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ICIs治疗存在HBVr风险。既往研究指出,年轻、HBeAg阳性、肝硬化以及PD-1抑制剂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是HBVr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本研究参与者年龄较大,且缺乏HBeAg状态、肝硬化及联合疗法的完整数据,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结果偏倚。因此,未来研究需更全面评估ICIsHBVr的影响。

最后,需更系统评估ICIs治疗乙肝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及安全性。对所有入组患者的irAEs进行全面分析,可揭示ICIs在乙肝治疗中的安全性特征。此外,irAEs可能导致ICI治疗延迟或终止,且研究显示非irAE组的HBsAg水平显著低于irAE组,提示irAEs可能对研究结果引入偏倚。

尽管上述问题需审慎考量,但本研究为ICIs加速HBsAg清除(尤其是基线HBsAg<100 IU/ml患者)的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设计未来以CHB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ICI试验具有关键意义。然而,从“理论可行”到“临床实证”仍面临重大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确定最优患者人群、优化ICI剂量与联合疗法策略,并建立清晰的获益-风险比,以推动ICIs在乙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电话:023-63893396